玻璃供给持续收缩,楼市火爆带动需求。中国玻璃经历了2008-2013年产能急剧扩张之后,其中,东北地区新增产能尤其突出,仅河北迎新玻璃集团在东北新增5条生产线,2014-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进入了产能收缩阶段,东北地区更无明显的新增产能。2015年年中中国房地产开始复苏,到今年上半年持续火爆,三季度火热程度达到新高潮,带动玻璃等上游建材行业的回暖,四家玻璃生产企业的玻璃订单量同比增长30%-50%不等,华北先以北京为增长中心,目前已经辐射到周边区域,国内市场玻璃好卖,国外市场需求大,小玻璃生产企业甚至不敢大规模接货,好形势估计最起码能够维持到年底。总之,玻璃生产企业信心已经恢复,乐观情绪较浓。
玻璃库存快速下滑,总体库存水平较低。从参观的四大玻璃生产企业玻璃仓库来看,近几月生产企业玻璃库存快速下滑,总体玻璃库存水平同比明显较低,有的玻璃企业甚至没有库存,出现阶段性的供不应求,据初略观察仓库中堆放的玻璃绝大多数是今年5月份以来生产的玻璃,生产日期距今很短意味着玻璃存货周转较快,而且其中一些玻璃库存已经有买主,既有深加工企业,也有准备出口的。这完全不像笔者分别于2014年7月初秦皇岛考察和2015年7月底华南地区考察时“玻璃堆满了仓库,玻璃出库寥寥无几”的惨状。当然,笔者直接的观察感受,与华北地区玻璃企业仓库中的玻璃库存相比,以本溪玉晶为代表的东北地区玻璃库存相对较低。
玻璃综合成本上涨,运输新政影响较大。从9月21日起,《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治超新政正式施行。运输新政对中国玻璃行业的影响不可低估。从调研过程来看,除了公司拥有自己的运输车队之外,其他玻璃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均表示,近期实施的公路运输新政对其公司有比较大的负面影响,预计2017年玻璃运费成本上涨60-100元/吨。据介绍,政策公布后当地运输公司运费成本整体上涨30%左右导致玻璃出库放缓,玻璃库存有所增加。毫无疑问,运输新政导致运输成本大幅增加,既增加了原材料运输成本,也增加了玻璃运输成本,更不利于玻璃产品的中长途运输,只要区域价差不是太大,那么玻璃在跨区域流通中将备受制约,更加突出了玻璃的区域性特征,部分玻璃企业高层人士预计最终运输成本上涨将由玻璃生产企业、货运公司和玻璃中下游企业共同协商承担。
玻璃替代效应显现,其他值得关注要点。今年以来,玻璃市场发生明显的“替代效应”:第一,出口玻璃对国内玻璃的冲击;第二,颜色玻璃对普通白玻的替代。所调研的四家不同玻璃生产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不一样。整个玻璃生产企业的市场预期已经彻底改变:1季度悲观犹存,2季度谨慎偏乐观,3季度极度乐观,4季度乐观不减。机构或散户投资者较乐观,做多情绪高涨;分析师总体偏乐观居多,谨慎悲观者稀少;经销商也乐观,但是不愿屯货。未来,在消费淡季或寒冷天气来临之前,玻璃价格能否企稳或迎来第二波,关键在于国内玻璃行业的需求,而需求的风险点可能还在房地产,尤其是政府对房地产政策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