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楼市开局趋冷 54城市成交量1月同比降15.6% |
发布日期:2014-02-07 08:15:13 信息来源:北京青年报 点击:247次 |
|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月26日,54个重点城市新房成交约为19万套,环比去年12月同期下调11%,同比去年1月同期下调15.6%。新年楼市开局趋冷。
据分析,1月楼市成交放缓主要是由于信贷环境从紧以及春节假期临近的双重因素影响。2013年11月,近20个主要城市收紧调控政策,也对楼市成交量和房价加速上涨产生了抑制作用。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2013年年末,各地收紧调控政策虽然影响了当年第四季度市场,但一二线城市的成交量依然非常火热,房价上涨的根源还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如果未来在供应方面没有有力措施,市场走势依然难以出现根本改变。
——————————
马年论楼市:“泡沫”不会爆小心变“化石”
作别蛇年,迎来马年。悠闲的春节假期,正好放松一下计划下来年大计。在去年的新春评论中,笔者提出了货币超发是楼价暴涨的内在动力,在M2破百万亿之际,笔者是国内比较早把这个问题摆上台面的。
经济学家许小年说得更直白:“政府为什么拼命印钞票?归根结底还是美国在印。美国拼命量化宽松,如果中国不印,就是傻子。所以中国明知道印多了钞票会通货膨胀,也要拼命印,而且印得比美国更厉害。多印的人民币怎么办?美元是全球硬通货,多印了,全世界人民帮着一起稀释,一起承担美国的通货膨胀,这叫通货输出。中国也想学美国,让人民币变成硬通货,可惜美国绝对不会同意,因此,多印的人民币只有一条路:在国内通货膨胀。如何处理严重的通货膨胀?政府的处理方法,就是挖一个超大的坑,把钱囤积在里面,不让它流动,这样多余的钱就不会进入民生市场,对粮食等基本生活用品形成冲击。房价一直在涨,囤积了大量超发的货币。政府调控的目的是什么?调控的目的,既不是为了让房价上涨,更不是为了让房价下跌。目的是为了挖更大的坑,储蓄更多的货币。”他用几个设问把中国楼市的逻辑链条展现给大家,与笔者去年评论的观点不谋而合。
国内楼市到底存在不存在泡沫?笔者认为不言而喻是有。总体而言,中国的房子总量已经很庞大,足够住的。根据西南财经大学和人民银行(行情 专区)共同发布《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中国自有住房拥有率高达89.68%,远超世界60%左右的水平。而中国青壮年人口占比已达到顶峰,人口结构的调整不可避免。具体来讲,三四线城市不用说了,去年一年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楼市的分化,三四线巨量的楼市供应,已经显现出过剩危机。但一二线城市情况比较复杂,因为还有大量的人口涌入,带来新鲜的购买力,但我们看到楼价和实际的购买力背离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当越来越多的社会中坚阶层都买不起房,那可能就要小心了。
去年诸多不寻常的事件发生,正在对楼市发出预警。一个是“钱荒”现象的发生,这在货币超发的大背景下显得尤其吊诡。这个悖论说明,由于楼市的赚钱效应,有越来越多的资金已经掉到坑里,沉淀下来,留在实体经济中的资金越来越少。现在流传甚广的一个例子是,温州一家拥有1000多名工人的企业,苦干精算,一年利润100来万,而企业老板的老婆在上海买10套房子,8年后获利3000万元。这说明楼市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越来越明显。常言道:因果报应,毫厘不爽,市场经济之手,不会不让如此扭曲的经济现状不受惩罚。另外一个不寻常的现象,就是华人首富李嘉诚不断在撤资,李嘉诚商海搏击几十年,几乎从未失手,他不断抛售内地物业,“逃顶”的意味很强。美国经济强劲复苏,量化宽松逐步退出,支撑楼市暴涨的逻辑起点在逐步消失,变化正在到来。
楼市“唱多派”是不承认楼市有泡沫的,他们最有力的论点就是,都不会爆的当然就不是泡沫。这是很难反驳的。许小年的“挖坑论”也讲到,政府也是在有意无意地维持这个“泡泡”,让它继续吸附超发货币。任志强也说了,现在买楼都要付七成首付,即使楼价下跌一半对银行也没影响。他的话没错,但对银行没影响不等于对个人没影响,对于那些投重金于楼市中的人来说,自己的房子会不会变成一个被“精心”掩埋在坑中的化石呢?上大学时看过一个片子叫“猿人星球”,主人公在太空船里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着陆在一个陌生的星球上。最后他费尽周折逃出了人猿的控制,走在海滩上突然看到了坍塌的自由女神像!原来这个被人猿统治的星球正是多年以前的地球。这是一个很有隐喻意味的故事,人们的贪婪正在毁灭自己,赚取最后一枚铜板,就有可能被黄沙掩埋。言归正传,针对新一年的置业忠告,我建议,如无特别需要,等一等,毕竟楼价过去一年拉升两三成,这个“胜利成果”还且得消化一段时间,短时间内不用担心不买以后更贵,当然有“劈价卖楼”的也别错过。如果实在要买,我的建议一定要坚持价值投资,要买就买一线城市市区或者有明确规划利好的区域,这样的地方即使短时间内买贵了,过个两年三年也都能涨回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