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GDP今公布或增7.3% 专家称无需刺激政策 |
发布日期:2014-04-16 08:23:58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点击:343次 |
|
中国一季度经济数据尚未公布,便已经引起广泛的议论。据国家统计局安排,今天这一数据将揭晓。市场机构和专家预计,一季度我国GDP增速低于7.5%几成定局,预计放缓至7.3%左右。不过专家分析,二季度经济会有所改善,增速可能走升;中国经济仍处在合理区间,没有必要、也不会因为增速放缓采取刺激政策。
经济增长低于市场预期,一季度或放缓至7.3%
在3月份和一季度的外贸数据公布后,专家们意识到经济增速可能会预期的差。首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剑辉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预计,一季度经济整体上会低于市场预期,增幅可能在7.3%-7.4%。
2月底以来,市场机构和投行纷纷对我国一季度经济增速做出预测。中信证券(行情 股吧 买卖点)和申银万国都预测一季度经济增速为7.4%左右。稍显悲观的国际投行们,比如美银美林、澳新银行(行情 专区)、法国兴业银行(行情 股吧 买卖点)和瑞穗证券等则给出了7.2%的较低预测值。
王剑辉分析,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是多重利素重叠所致。从内部看,当前经济只是阶段性的低迷,更是中国主动结构调整的结果;外部则是国际经济活动放慢,尽管欧洲经济回升,但乌克兰局势对全球市场造成了一定影响;我国3月份出口回落,外部需求不足。
中金公司则表示,国内需求疲软是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3月份PPI降幅进一步扩大至2.3%,环比下降0.3%。专家分析,PPI降幅扩大说明市场需求不旺。
国家信息中心机构及预测部主任祝宝良也表示,一季度经济增速在7.3%左右。经济增速低于预期主要原因是今年以来投资增速逐渐下降,一方面利率水平偏高,另一方面去年底以来,货币和财政政策稍微在收紧;另外需求不足,PPI 同比降幅扩大,反应出钢铁、水泥和玻璃等行业的需求减少,价格下降。但他认为,出口下降对中国经济增速的影响不大,出口下降主要是由于去年的数据不准、基数较高导致。
3月多项先行指标回升,二季度经济或将改善
尽管一季度经济增速会放缓至政府调控目标之下,但是对于二季度经济市场和专家都显得较为乐观。王剑辉表示,今年二三季度肯定会比一季度有所改善。二季度国内企业开工增加,需求会回升;另外,外部经济逐步稳定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更有专家直言,一季度的增速下滑只是短期下降,不能因此唱衰中国经济,未来增长潜力仍充足,预计二季度GDP增速将会大幅提升。专家分析,另一个原因是技术因素会是经济呈现自然回升。
祝宝良对中新网表示,二季度跟一季度差不多,维持在7.5%的水平;当然有好转的话,也不会好很多,投资增速可能还会继续下降。
“预计二季度GDP增长7.5%左右,比一季度略有回升。”在中国银行(行情 股吧 买卖点)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看来,中央明确提出不以GDP增长论英雄,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和房地产(行情 专区)市场降温,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行为模式和投资意愿正在转变;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和效益下滑等对经济短期回升构成制约。
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铁路货运量、港口吞吐量、日均发电量等多项经济先行指标出现回升,这些数据也显示二季度中国经济会有所改善。
最近稳增长措施已经陆续出台,财政支出力度在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减税优惠也在落实,而投资主要集中在铁路、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方面。祝宝良预计,这些措施对上半年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支撑作用。
经济仍会在合理区间,不必要出台刺激政策
针对经济增幅可能放缓,中国领导人已经连续释放信号,不会采取刺激政策。在日前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7.5%左右,既然是左右,就表明有一个上下幅度,无论经济增速比7.5%高一点,或低一点,只要能够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不出现较大波动,都属于在合理区间。他强调,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长期的健康发展,努力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也有专家表示,经济增速下降并没有伤及就业。据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分析,以前GDP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吸纳80万就业人口,目前可以吸纳140万-160万人就业,就业压力不太大。
央行行长周小川11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也表示,只要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合理区间,不一定采取重大的调控措施,但微调当然也还是可以的。
王剑辉分析,货币政策微调的技术性比较强,通过流动性管理,稳定资金价格。而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把投资放在棚户区、西部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这些长期的投资促内需;不能通过刺激制造需求,不为了追求增长而采取刺激措施。
“经济增速如果保持在7.3%-7.5%,大的刺激政策确实没有必要。”祝宝良表示,尽管一季度经济增速放缓,但也在7.5%左右。不过他提醒,产能过剩、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和房地产市场风险等问题仍不容忽视。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一季度的经济指标数据。而在此前,已经有多家分析机构对一季度的经济形势作出了悲观的预测,市场普遍认为一季度的GDP增长率低于7.5%,一些机构甚至预测为7.2%。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一位专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经济运行的长期走势来看,自2008年4万亿刺激政策之后,2009年一季度GDP增幅达到一个高值,自此之后,该数值一直是稳中趋缓的走势。该专家表示,中国的经济总量庞大,且产业结构发生调整,服务业比重首度超过制造业,因此同样的就业容量需要的GDP增幅不会像以前那么高。“因此,即使一季度GDP增幅创了近年来新低,也是可以接受的。”
各地投资加码
不过,地方政府却并没有如此“淡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近期,各地纷纷召开了一季度的经济形势分析会,一把手们对形势的判断并无乐观,而应对严峻的局面,他们祭出的利器仍然是“投资”,而以铁路和轨道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仍然是投资中的重点。
4月4日,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在辽宁全省经济形势分析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二季度要实现上半年时间和经济增长任务的“双过半”目标,首要一点就是“抓投资”。
4月11日,青海省政府也召开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会,会议指出“要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为此,要进一步加大投资拉动产业发展和上下游产业对接力度。
同一天,福建省召开一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省长苏树林在谈及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时,第一点强调的也是“抓投资、抓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已有项目落地,催生新项目开发。”
目前已有一些省份公布了2014年重点项目清单,其中广东以高达36658亿元的额度(该额度为投资项目总额,非当年投资数)“一骑绝尘”,排在榜单后面的是海南、天津、江西及贵州,其投资项目总额分别为17950亿元、8231亿元、6000亿元及2499亿元的计划,成为此轮地方投资计划的翘楚。
而在这些大手笔的投资计划中,基建项目占了大头。例如《广东省2014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汇总表》显示,2014年度广东计划投资4500亿元,这其中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就占去一半,为2298亿元。
在基建项目中,各地都注重对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投资。江西今年第一批省重点项目安排200项,有43项交通项目被列入计划。其中,将建成5条高速公路、续建6条高速公路、计划新开工高速公路13条。在铁路方面,江西省今年将建成杭南长客运专线江西段、赣韶铁路江西段,新开工昌吉赣客专、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江西段。
基建项目成投资首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隧道副总工王梦恕表示,近一段时间以来,他几乎都在飞来飞去,马不停蹄地参加各地的城轨和其他基建项目的研讨会和评审会,“项目太多,日程都排得满满的。”
一位接近中国铁路总公司(下称铁总)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期铁总和旗下的规划单位不断有跟地方碰头接触,研讨和规划铁路项目的技术标准和线路走向等问题。
“受到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铁路建设,重点投资中西部铁路政策的影响,最近铁路项目的前期工作、开工准备等都在紧锣密鼓进行。”该人士表示。
前不久,铁总总经理盛光祖明确表示,2014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要调高到7200亿元,今年新开工的项目要增加数条。
国家铁路局则在4月初通过了山东省提出的将济南-青岛(含潍坊-莱西)、曲阜-临沂、青岛-海阳、红岛-胶南城际铁路等项目的评审。
除了两大铁路巨头之外,地方政府也在铁路项目上马上“跃跃欲试”。
河北唐山方面不久前表示,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连接北京唐山的高铁正在规划之中。
4月9日至10日,湖北省发改委组织交通、国土等多个部门,邀请铁总在武汉市召开武襄十城际铁路评审会议。武襄十城际铁路是“襄十随城市带”与“武汉城市圈”间最便捷的快速客运主通道,是规划武汉至西安快速铁路的组成部分,也是湖北省境内一条重要的旅游观光线路。目前,湖北方面已经成立武汉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指挥部,加快推进工程建设进程。
黔张常铁路(重庆经张家界至常德)项目被国家发改委、铁总列为今年开工的44条铁路项目之一。据悉,黔张常铁路公众参与工作于3月26日全面铺开,4月15日前全面完成。
今年以来,全国多个省份已经陆续推出或者正在制定对所辖市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改革。值得玩味的是,根据去年12月中组部的通知精神,各地的政绩考核体系的改革最大特点就是都把地区生产总值(GDP)弱化,不简单以GDP及增长率论英雄。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山东省近日颁发相关文件,大幅降低GDP考核分值。四川省今年2月出台了《关于改进和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实施办法》,不“唯GDP”,把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等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需要指出的是,“GDP”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都是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硬杠杠”。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7.5%左右的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让唯GDP论的政绩有所转向。山东省考核各级政绩时,GDP在权重比大幅减少。释放出地方在发展理念的转变,政绩考核的“指挥棒”在地方转向了。
在不以GDP论英雄的同时,各地还根据自身特点设定绿色指标。比如,今年3月,湖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的决定》,就增加考核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下降率、水环境质量达标率、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单位GDP地耗降低率等生态环境指标。
此外,上个月,云南省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和5个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其中对于县市干部,云南省的办法称,不简单以GDP及增长率排名评定政绩和考核等次,根据云南自身特点,将环境质量指数、常用耕地面积指数、基本社会保险(行情 专区)覆盖率、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结果等纳入考核指标体系。
对于上述各省的“改变”,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称,政府的绩效评价改革从2000年就提出来,这10多年以来一直在提,比如全面考核、绿色GDP、幸福GDP等,但是效果不明显。
竹立家表示,尽管理念上认识到了,也设计了标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在选人用人上,还是没有落到实处,GDP还是主导指标。“不在于设计好看的政绩指标体系,实际上原有的一些指标体系也很不错,关键是要把理念落到实处”。
对于目前启动的政绩评价体系改革,他认为,可以在全国设定一个统一的指标模板,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在全国标准基础上进行上下浮动,比如北京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就可以增加环境指标的比重,而中西部地区面临发展的压力,发展指标可以提高比重,“重要的是把权重分体现出来。”
另据东北新闻网报道,政绩考核就像“指挥棒”,指向哪个方向,干部就走向哪个方向,经济就朝哪个方向发展。GDP造就了很多政坛“英雄”,漂亮的增长率,可以“一美遮百丑”,做为地方官员升迁的机会更大。所以,地方唯GDP是赡,就不足为奇,地方盲目投资,拉动GDP,追求大干快上。
在造富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生态环境恶化、发展不可持续、重复建设严重。规划永远只是领导一句话,说变就变。
如何科学考核,考量中央和各级的智慧,制定科学的政绩考核办法,设置合理的权重比。GDP、民生、安全、群众满意度都是考核一个地方、一届领导的有效参数,要匹配好。去年出台《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就明确了选人用人不能简单以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论英雄。
“指挥棒”转向了,政绩观真的该“转正”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