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人士:2014-2015年楼市见顶股市见历史大底 |
发布日期:2014-04-21 08:36:46 信息来源:经济参考报 点击:349次 |
|
楼市和股市都是十分重要的国计民生大事,也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两大焦点和难点问题,近年来呈现了一边是火焰另一边是海水的状态。随着中国改革转型发展开启新篇章,多年来一路高歌猛进的楼市出现见顶下落现象,有望迎来拐点,楼市泡沫破裂将在2014年拉开序幕;而多年来跌跌不休的股市则将随着楼市泡沫的破裂和转型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有望迎来春天,启动新一轮大牛市。
楼市调整势在必行
多年来,由于认识不到位,没有对症下药,楼市边调边涨、越调越涨,固化了楼市的牛市思维,放大了市场风险,增加了治理难度。
经过10多年的大幅度上涨,中国的楼市已经出现较严重的泡沫。当前一线城市的房价已超过了纽约和伦敦。然而,中国的人均收入尚不及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且生态环境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中国的房价已远超其实际价值,大大超出了百姓的支付能力。特别是从投资比重看,更为明显,房地产总投资占G D P比重2006年为10.2%,2013年攀升到19 .6%。而在日本,在泡沫高峰期,该数值也从来没有超过9%;在美国,它从来也没超过7%。
某种程度上楼市已经绑架了中国经济,2013年,房地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四分之一,占服务业投资总额比重近一半;全国财政收入超过三成、地方财政收入50%以上来自房地产;全国信贷资金近三成及影子银行资金的四分之三流向房地产。房地产业不仅成为支柱产业,而且在不少地方实质上已是主导产业,房地产业已经是大而不能倒,资源错配十分严重。
当前中国传统增长模式已彻底难以为继,根本出路在推动由出口导向、投资拉动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以内需为主、消费拉动、创新驱动的以服务业为中心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转型发展迫在眉睫。但是,较为严重的房地产泡沫极大阻碍了转型发展步伐。
由于中国楼市泡沫的产生与膨胀大大超前于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水平,为了确保顺利实现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目标,当前应积极借助于美联储退出宽松货币政策时机,在2014年顺势刺破楼市泡沫,这将有助于改革转型发展顺利推进。目前是实现楼市软着陆的极佳时机。
如果不及时进行转型发展,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而是继续沉溺于土地神话,投鼠忌器,纵容继续吹大泡沫,即使花大力气能继续维持房地产泡沫至2020年后,由于2020年之后青年人口急剧、大量下降,楼市泡沫也将难以为继。2022年至2025年4年间,中国20~34岁的青年每年将净减1100万人以上,到2030年将比2010年减少1 .04亿人、下降幅度达32%、总量只有2.21亿人。2030年之后,中国劳动力缺口将达8000万人之上,供养一个老年人所用的劳动力将由目前的近5个演变成2个。届时房地产泡沫破灭与人口危机全面爆发相叠加,将重创中国经济,使中国面临经济大幅度滑坡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及难以实现现代化的三重风险。
因而,当前即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也要毫不动摇地去房地产化,不能继续依赖房地产来稳增长、守底限,缓解地方债务危机,而是要从加快深化改革中谋求发展动力。历史留给中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应有效把握现在到2020年间这段人口红利末梢期的战略机遇期,攻坚克难、加快改革,及时进行转型发展,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对社会资源要素进行全面再调整再布局,释放各种发展潜力,以能源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升应对要素投入增长的放缓,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应对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下降,确保社会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振兴股市利国利民
在中国,股市与楼市一向呈现跷跷板现象,随着改革转型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及新一届中央领导把股市摆上重要日程进行研究部署,长期与经济发展相背离的股市有望终结漫漫熊途,踏上实现中国梦的大牛市新征途。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百姓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的投资意识日益增强,股市与楼市成为了百姓的重要投资渠道。然而,由于一方面,对股市定位错误及制度的不完善,重融资、轻投资,包装上市、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不法、不良行为盛行,使股市早期为国企脱困服务,近年成为少数人的造富机器,股市沦为了洗劫百姓财富、扩大贫富差距的工具,摧毁了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造成了作为投资主渠道的股市日益萧条、萎缩。另一方面,由于对楼市指导思想上的偏差及税收制度缺失,使楼市沦为了投资、投机工具,导致了楼市投资、投机盛行,造成作为投资辅助渠道的楼市功能错位、喧宾夺主、日益泡沫膨胀,带来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激化社会矛盾及孕育金融危机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因而,进一步加快健全资本市场、振兴股市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一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需要。随着中国梦的推进,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不应继续背离经济,而应客观反映中国经济的发展。振兴股市,打造长期牛市既是实现中国梦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具体反映。
二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选择。打造经济升级版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尤其2014年前期债务到期压力非常大并且集中到期,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加大,高利率环境下的去杠杆将进一步加大实体经济存量的债务压力。因而,化储蓄优势为资本优势,发挥股市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显得相当重要。
三是扩大消费和内需的重要途径。牛市带来的财富效应能提高消费能力,提升消费信心,增强消费欲望,扩大消费空间,将有效促进消费扩张和升级。
四是完善市场体系的要求和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股市作为市场体系的高端部分,长期以来一直发育不良,补上这个短板,有助于增强市场体系的活力;振兴股市,提振股市活力,将大大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间接融资比重,有效控制金融风险。
五是化解产能过剩和实现房地产泡沫着陆的需要。产能严重过剩和房地产泡沫是当前中国经济棘手的两大难题,要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和实现房地产泡沫着陆,除鼓励这两个领域资金进入服务业外,还应积极引导从房地产行业和产能严重过剩领域退出的资金进入股市,才能有助于确保化解产能过剩和实现房地产软着陆顺利进行。
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要。促进百姓财产和养老金的保值增值也是一项重大的民生问题。当前,中国严重未富先老,随着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确保养老金的保值增值是一个重大课题。通过振兴股市,将使股市真正成为百姓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平台,成为百姓财产保值增值的主渠道、成为养老金和企业保值增值的重要渠道。
当前沪深股市正在运行最后下跌调整浪,随着资本市场各项制度建设的完善,股市将告别融资市,成为资源配置的重要场所,有望在今年底明年初,在沪市1500点附近构筑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大底,届时各路场外资金将不请自来,使股市真正成为经济的晴雨表。资本是逐利的,处于顶部区域的房地产行业的投资、投机资本将大举进入股市,楼市将步入中期调整。
对楼市与股市的几点建议
一是强化认识。楼市和股市的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民生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要提高对楼市实现软着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坚决去房地产化,强化房地产的民生属性,综合治理,使楼市由暴利回归到正常。
对中国股市而言,股市的症结在于融资至上以及市场主体间地位、权益不平等和股本结构不合理等。当前,从技术角度看,特别是从沪市看已发出长期熊市信号,如果继续维持融资至上理念,任何救市只会改变短期趋势,带来短期效应,难以改变长期空头市场格局,中国股市将被投资者彻底抛弃,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绊脚石。当务之急,是要实行根本的变革,彻底纠正融资至上理念,重塑市场,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切实把投资者和融资者摆在平等的地位,股市不仅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为融资者服务,也要为投资者服务。促进股市告别融资市,成为资源配置的重要场所,成为居民财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渠道和企业财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渠道,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助推器。
二是完善机制、科学治理。要加快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大力推进不动产实名登记,并及时开展全国联网工作。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及时推进改革,降低交易环节税费,大幅度提高保有成本,降低投资、投机收益预期。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大住房土地供应,花大力气兴建廉租房、公租房,补上保障性住房短板;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政绩考核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强金融市场监管,严控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金融危机风险。
对股市而言,应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方向,切实清除股市的伪市场化,尽快修订《证券法》及相关法规,把保护投资者利益落到实处,对欺诈上市、财务严重造假的相关人员比照美国、香港证券法规给以经济和刑事等方面上的严厉惩处,净化股市生态环境,重拾投资者信心。要打好优先股这张牌,把优先股作为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重要工具,在IPO环节引入优先股,将控股股东过多的持股转化为优先股,解决股市的“大小非”问题。积极稳妥推进新股发行注册制,尽快实施退市机制。规范股市的交易制度,重启T +0制度。减免交易印花税,大幅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大力推进上市公司治理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分红制度、监管制度等改革。进一步落实细化鼓励证券投资基金、养老基金、社保基金、保险(放心保)基金、住房公积金、Q FII、RQFII等各类境内外长期资金入市投资股票市场的政策措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