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4-06-26 08:26:40 信息来源:新华网 点击:307次 |
|
6月20日,呼和浩特市房地产开发监督管理处对外公布呼和浩特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切实做好住房保障工作促进全市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通知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取消商品房销售方案备案制度,居民购买商品住房(含二套住房)在办理签约、网签、纳税、贷款以及权属登记时,不再要求提供住房套数查询证明。产权登记部门在办理相关业务时,不再对购房人的房屋套数进行查询,按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关于“优先解决好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可以适应城镇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环境的人,使他们及其家庭在城镇扎根落户,有序引导增量人口流向”等要求,允许外来人口在市区购买成套商品住房(含二手住房).
同时规定,住房公积金支持普通住房消费,购买普通商品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调整为30%,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为50万元,最长时限为30年。
呼和浩特市房地产开发监督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通知自发文之日起实施。随后,记者联系了内蒙古海亮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王旭东,他表示,现已听说这一政策,但是还没有接到相关部门正式通知,所以还是按照之前的相关规定办理。
----------------
中新社:楼市不会如股市般进入跌跌不休周期
今年以来,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楼市陡然间急转直下。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轮由成交萎缩、库存积压、中小企业资金告急为标志的“寒潮”,大中城市房价也在两年来首次出现环比下滑。随着房价下跌的城市数量开始占据70个大中城市的“半壁江山”,楼市热冷交替的转折点也逐渐显现。
由于“一头连着经济、一头系着民生”,房价波动时常引发市场热议。今年上半年的楼市降温,同样也一路伴随着“多空”两方的论战。“崩盘”与“反弹”的观点持续对撞。
一些境外机构认为房地产面临拐点,其持续大幅下滑将是未来两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下行风险。有外媒甚至声称已经“听到冰山碎裂的咔嚓声”。而国内专家则大多认为,中国楼市步入放缓、调整的阶段,未来发展尚有信心和动力。
与过去几年由政策收紧带动的楼市被动降温不同,今年上半年的宏观政策和外部环境相对稳定,楼市下滑主要源于市场自发调整。一方面,一些城市房地产项目新开工规模过大,供应量迅速攀升;而另一方面,连月来趋紧的信贷抑制了部分购房需求的释放,加之在民众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共同作用下,此前坚如磐石的房价开始松动。从1月份到5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由62个降至15个,而下跌的城市个数由6个升至35个。
但这并不意味着楼市将如股市般进入跌跌不休的周期。北京理工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周毕文指出,宏观经济整体疲软之时,楼市也难以长期逆势上扬。他认为,这种降温尚不足以形成崩盘的前兆,反而是一次房地产市场自我调整和稳定的机会。
有人将1998年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看作潘多拉的魔盒——一方面带来中国住房自有率的提高和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但另一方面也导致房价扶摇直上。
房改十余年后的今天,中国住房自有率达到户均略高于一套,住房供不应求、相对短缺时代已经过去。这也意味着房价疯涨、楼市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即将结束。
内地龙头房企万科总裁郁亮认为,虽然人人弯腰就能捡到黄金的日子不复存在,但随之而来的白银时代将依然以贵金属为标志。
这样积极与警惕相交织的说法获得不少人的赞同。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郁松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高速发展期结束后,房地产市场将走入平稳发展阶段。在这个减速换挡的过程中,要将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房价涨幅回调等现象视为“新常态”,而非崩盘的前兆。
源源不断的新增需求是一个行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支撑。那么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每个家庭拥有至少一套住房之时,楼市发展动力何在?邓郁松认为,在新的阶段,楼市发展重点将从以往的数量增加变为现在质量的提升。
邓郁松透露,目前中国住宅包含厨房、卫生间等完整功能的成套率只有80%左右,在总量增幅有限的状况下,房屋质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此外包括老旧小区翻新、棚户区改造等在内的旧城改造;继续进城、推动城镇化的农民工;以及家庭的小型化,都是未来新增需求的主要来源。以家庭小型化为例,近期一份官方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家庭户平均规模已经从20世纪50年代的5.3人,减少到2013年的3.02人。越来越小的家庭也新增了更多的住宅需求。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也认为,当前楼市的自住性需求量仍然很大,这是维持市场信心的根基。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稳定的经济增长以及消费结构的升级,也将继续为房地产市场发展提供空间。
对于楼市下滑可能拖累宏观经济的猜测,邓郁松认为,目前中国楼市仍有政策余地对冲投资增速下滑带来的影响。“其关键在于鼓励民众以换购住房为手段,持续改善居住条件”,邓郁松指出,未来可以采用降低交易环节税费等方式减少现行政策对改善性需求的误伤。在避免产能过剩的同时,依然能够有力地拉动装修、家具、家电、租赁等多个行业。
上海社科院长:房地产未到最危险时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中,最让人担心的三个问题是房地产泡沫、地方融资平台、产能过剩。
在21日举行的“中国经济转型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论坛上,上海社科院院长王战做了上述表示。王战说,这三者在差不多同一时点上出现大问题,如果三者最终形成金融系统性风险,整个深化改革的步骤就完全打乱了。
将这三者作为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变量,王战说,也是因为三者是有内在逻辑的。
在谈到房地产泡沫时,王战表示,目前中国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问题,是因为这轮宏观调控中试图用原来的增长方式,复制东部的增长模式。而出现问题,恰恰说明了中部、西部复制原来加工贸易时代的增长模式的终结。
王战说,房地产泡沫如果捅破,那么地方融资平台也会出现问题,然后为房地产提供大量建材、水泥、房屋中介、家电等等所有的产业,它的产能过剩更严重,这三者形成了这个链条,最后坏的钱全部银行来兜。“我们估计现在房地产还没有到这么危险的时候,迹象已经出来了。”
王战认为,真正供大于求,在建的房子全部出来的话,可能是在2016年。因此目前需要未雨绸缪,现在就要调控。调控中需要三道防线,需要同时对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和产能问题设置预警、预案,不能等问题真的爆发出来以后再收拾。
王战说,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光是靠防守,还要找到一些新的增长点。首先是通过“营改增”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这块还有很大的空间,特别是今后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比如信息服务业,有很大的空间。其次是小微企业和创新。
在给出稳增长建言的同时,王战说,今年上半年也出现了一些好的变化,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二三产业的结构有很大变化,出现了两个第一次:第三产业比重第一次超过制造业,第三产业增长速度第一次超过制造业,这说明整个大的产业结构上面服务经济这块发展比较快。
这个变化直接导致了对于经济增速8%的预期。王战说,原来定8%,是从一年要创造1000万就业来倒推的,原来加工贸易要创造1000万个就业岗位,就需要8%的速度。但是去年以7.7%的增速,实现了1300万的新增就业岗位。王战说,因为第三产业创造就业的相关系数更强,这也导致了中央认为经济增速可以往下调一点,定在了7.5%。
第二个经济运行层面的积极变化是投资结构优化。比如定向降准。
第三是企业结构的优化。今年以来,我国针对中小企业出台了多项支持措施,包括上海自贸区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及减税措施。
比如,自2014年1月1日起,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由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扩大到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10万元)。从今年7月1日起,6%和4%的两档增值税征收率,也统一调整为3%。
王战说,只有真正把中小企业做起来,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才有希望。
樊纲: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楼市也不可能崩盘
预计今后数年经济增长将稳定在7.5%左右
进入第二季度,在经济微刺激下,中国经济部分先行指标呈现向好的态势,但下行的风险依然存在,尤其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5月数据,全国房地产市场继续趋冷,房价环比下跌城市首度达到一半。楼市不振带动投资增长相对乏力,今后中国经济的走势将会如何?
“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楼市也不可能崩盘。”昨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济论坛在广州举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会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论坛上剖析最新的经济形势时表示,以2010年推出限购措施以及清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标志,中国是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上最早退出刺激政策的国家,使房地产泡沫和地方融资过热的情况没有进一步蔓延。当前,楼市拐点已经出现,但当时抑制过热较早,所以不会是深度调整。经过两到三年的房价回稳,以及居民人均收入的稳定增长,在人口流入地区,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终归会调整并最终趋于均衡;不过在人口流出地区,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失衡关系可能很难调整。
“小泡沫导致小调整,软着陆也是着陆。一部分企业得接受退出的事实,一部分产能得接受被消除的事实。”樊纲分析,过热容易引来危机,而危机的定义就是生产能力过剩,但考虑到我国采取的一些政策举措,并不会因为产能过剩等问题而爆发较大规模的经济危机。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产能过剩、银行坏账、影子银行、地方债务等问题,正是由于过去十年间两轮经济过热所导致的。这些过热经济的后遗症,需要通过“软着陆”来进行调整,消化过剩的存货和过剩的产能。
樊纲表示,由于政府财政今年仍有大量支出余力,所以2014年的经济增速是可以保持在7.5%左右的,而今后两三年中国经济都会稳定在这一水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