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4-07-16 08:36:22 信息来源:东方财富 点击:249次 |
|
我国“经济中考”将揭榜。今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二季度和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机构预测,二季度经济呈现回暖态势,增速可能略高于一季度。专家预计,由于一系列稳增长措施陆续实施和显效,二季度GDP增速或回升至7.5%左右,上半年同比增速也有望达到7.5%。下半年经济仍会小幅回升,但须防范房地产市场调整和产能过剩等风险。
微刺激政策显效 上半年GDP增速有望达到7.5%
中国经济“中考成绩”备受关注,各大机构纷纷给出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对于二季度经济增速,各界的共识比较明显,认为出现了企稳回升的态势。相对悲观的机构也认为二季度经济至少会维持一季度的增长水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对中新网财经频道表示,6月份PPI降幅连续第三个月收窄,说明实体经济紧缩的状况在好转,跟此前公布的PMI数据一致印证了我国经济的回升向好。
“这表明此前一系列的微刺激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季度经济下行的存在较大压力,现在来看,经济下行的苗头得到了遏止,趋势已经发生改变。”他也预计,二季度经济比一季度要好,GDP增速在7.5%水平,上半年同比增速也将达到7.5%。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周景彤在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采访时预计,二季度GDP增长7.5%左右,比一季度小幅回升0.1个百分点。他分析,今年以来,在外需不振、产能过剩和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出台和效应显现,5月份以来经济形势出现了好转迹象。此外,5月、6月外部环境也在逐步改善,汇丰和官方PMI出口订单指数明显扩大。
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出口增长7.2%,进口同比增长5.5%,贸易顺差为316亿美元;二季度出口同比4.9%,进口同比1.3%,1季度则分别为-3.5%、2.0%。专家预计,投资和消费也会平稳增长,甚至有所回升。
据中新网财经频道不完全统计,4月份以来的近3个月里,我国出台了19项微刺激政策。其中包括稳定外贸的“国16条”、发改委多项稳定投资政策吸引民资参与、营改增扩围、央行两次定向降准以及各部门的简政放权,激发市场主体经济活力等等。
下半年经济仍会小幅回升 防范房地产等风险
对于三季度和下半年的经济走势,周景彤分析,三季度,随着“稳增长”政策效果的进一步显现、外部需求的改善以及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逐渐增强,未来经济将“稳”字当头,出口稳中有快,投资缓中趋稳,消费平稳增长。他预计三季度我国GDP增长为7.6%,比二季度小幅回升0.1个百分点。
徐洪才也表示,由于为刺激政策和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的效果慢慢释放,三季度经济会继续向好的势头,实现全年增长目标应该没有问题。但是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不牢靠,不能掉以轻心。
对于未来的宏观政策,徐洪才分析,总体基调不需要改变,但要继续有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地进行微调。下半年会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和民生保障投入的力度,利用宏观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的有利条件,大力推进和深化改革举措。政策措施的关键在于落实,要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还任重道远。
周景彤则认为,未来宏观政策将“稳中趋松”,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政策着力点在既能拉动短期增长,又能促进结构调整的一些领域;货币政策总体稳中有松,进一步提高灵活性和针对性,为稳增长提供必要的货币条件,但不会过度放松,货币信贷将继续平稳增长。
“稳增长政策之目的不在于刺激经济,而在于稳住经济不滑出下限,为经济向新常态平稳过渡和结构调整赢得时间和提供条件。”他对中新网财经频道分析,下半年几个经济风险值得关注,主要体现在房地产市场、产能过剩仍比较突出,以及与房地产市场调整紧密相关的金融风险等方面。
解析中国经济“新常态”
近期一个比较流行的词语叫“新常态”,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把它用在了目前的中国经济身上,那么何谓“中国经济新常态”?
昨天在由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卓越国购发展研究基金会/卓越发展研究院主办的“2014年世界和中国经济论坛——复苏与增长”上,连平对此进行了全方位的解析。
连平综合近三年来的经济数据对比分析,认为与过去相比,中国经济发展运行状况总体来看在六个方面已经发生变化,应引起关注。
首先,经济增长总体来看呈现中高速增长,2012年、2013年都是7.7%,今年估计7.5%左右。这与过去有了很大不同,过去波动幅度较大,有的时候偏低,比如受到危机冲击的时候,只有7%;而高的时候要有15%。其次,经济增长小幅度波动。这三年来经济增长无论以年度来看,还是年内各个季度,无论同比还是环比,波动都很小。
第三,紧平衡就业。当经济运行在7%到8%区间相对偏低的时候,就业状况没有出现明显恶化,甚至在沿海地区,劳动力工资还是在上涨。所以基本上是平衡的,但平衡中间劳动力价格还是在往上走,这说明这样的地区劳动力供给比较紧张。这种紧张状况是在整个沿海地区出口产业受到很大影响情况下发生的,而非过去出口产业旺盛的背景。第四,低水平通胀。近三年来CPI数据总是在2%到3%区间来回波动,趋势似乎还有所回落。PPI连续28个月负值,这表明制造业领域有一定的通缩。第五,经济运行中风险开始显现,但是局部性风险,不是全局性、系统性的风险。
第六,有限度刺激经济的政策。宏观政策具有逆周期调节的性质,近年来每年都有一些定向的、结构性的、有限度的逆向的调控。
连平认为,中国经济过去保持较高增长的重要理论依据就是就业,未来就业的问题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逐渐消退,只要经济增速不是急剧下滑,就业不再是焦点问题。焦点问题将是经济运行中的风险。连平的观点是,“就业状况平稳,经济会照样发生危机。”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风险在哪里?连平说,首先是通缩。PPI连续28个月为负。通缩对整个经济的伤害是很大的,会抑制消费,抑制投资,对未来经济运行持续产生较大压力。其次是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的状况。第三是市场上的违约风险慢慢开始显性化。信托产品违约、联保联贷违约到目前不再是个案。
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下行压力,风险正在由原来的隐性走向显性化,这是我们必须要加以关注的问题。
经济的新常态,再加上目前的风险因素,连平认为,中国经济要保持目前的速度,不应该再继续往下走,至少平稳运行要保持两到三年。
“未来流动性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应该继续,但如何把这些资金疏导到实体经济中去,这不是货币政策问题,需要制度性的改革来消除资金流动的梗阻。”连平认为,经济增长的关键依然是全方面、更深层次的改革。
央行官员:中国经济已处于准通缩 需要降税降息降准
中国央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徐诺金表示,在当前经济已处于准通缩的情况下,应重视经济增速,用“降税、降息、降准”的办法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经济已处准通缩之中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徐诺金表示,一般意义上的通缩是指经济增速的绝对放缓甚至负增长,物价水平在1%以下或负增长。我国经济不是这种现象,但存在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物价水平CPI为正,但PPI为负的情况,所以,可称之为准通缩。
虽然CPI一直处于上涨状态,到今年6月份为2.3%,似无通缩之虞,但如果结合PPI来看,中国经济已处通缩之中。2012年3月以来,我国PPI已经连续28个月同比负增长,有的重要产能行业价格下跌达2/3.
中国经济仍有较快增长潜力
目前经济增速的下滑源于我们对经济速度的轻视和投资的偏见。有些观点把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归因于我国经历30年快速增长后的潜在生产能力的下降。这是经不起理论和实证检验的。从理论上看,决定潜在生产能力的关键要素是制度、资本、劳动力、技术等变量。而我国目前在这四大变量上都存在优势。
经济增长放缓是当前最大风险,而由于金融业、财政、就业稳定、提高人均收入、刺激消费、防范地方债务风险以及产业结构升级都依赖增长,轻视增长是危险的。
近期宏观调控应在“三降”上发力
徐诺金认为,从近几年来的情况看,仅仅根据经济运行走势,在上半年观望、下半年发力,使经济总是在“前低后高”中循环是不行的。应当用当期举措引导长期预期,在当期政策的稳定性上下工夫,走出“经济走弱,来点刺激;经济走强,刺激退出”的循环。为此,徐诺金主张用“降税、降息、降准”的办法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首先,要降税。降税政策要优于财政政策的直接发力。通过总量性和结构性的降税,既可减轻市场主体的税费负担、提高预期收益、激励投资积极性,又可通过结构性的降税甚至负税方式,加大对投资方向的引导,既尊重了市场主体的地位,自主决策,实现了政府的调控意图,使产业结构得以优化,薄弱环节得以加强,又可以避免政府投资可能产生的诸多问题。
其次,要降息。融资难、融资贵是目前企业面临的两大困难。对一个应该倡导实体经济、倡导制造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把大量储蓄资源用于投资国外获取低收益,国内一方面资金成本大大高于对外投资,两者相差1倍以上,另一方面又大量以5倍于对外投资收益(4%:22%)的成本吸收外资,这是极不合理的融资格局。要改变这种格局一方面要充分搞活金融、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作用,改变投资政策,使更多的储蓄资源充分有效地转化为国内投资;另一方面中央银行要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加强金融市场管理,严禁以钱生钱、迂回曲折层层加码的所谓金融创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真正体现稳定性,一方面货币信贷的增长不能时紧时松,波动过大;另一方面市场利率不能时高时低,过大起伏。央行应该侧重引导长期资金成本下降,鼓励长期投资。金融政策要搞活,已经投放流通中的资金要由市场去决定资金的配置和流向,不宜过多的“行政性”干预阻滞资金的流动。
第三,要降准。目前,我国的货币供应条件已经发生变化。前些年受制于汇率和结售汇制度安排的被动投放—外汇占款压力已经减轻。今年以来,新增外汇占款下降。5月份,人民银行外汇占款仅新增3.61亿元,环比骤降99%,增速创最近11个月来新低。前些年为了对冲这种压力,存款准备金率曾高达22%,至今也在20%左右的国际最高水平。这样高的准备金率实质上是银行为宏观经济失衡买单,也是近年来影子银行、表外业务等所谓的金融创新产生的原因。降准不但可以为经济释放流动性,增加资金供应,降低市场融资成本,也可以改善金融结构,优化金融秩序,提高金融机构效益。目前中央银行已经进行了两次定向降准,对市场已经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但还应加大力度,实行普降与定向相结合,直至把准备金率降至国际国内经济可承受的合理水平。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到目前保7.5%的底线。徐诺金认为,我们应该引起警惕,中国经济增长继续放缓是当前最大的风险。中国经济领域里的薄弱环节较多,风险隐患在增多,诸如房地产问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影子银行问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问题等,都需要以稳定的经济增长为前提,保增长、保投资相当重要。为此,在大力推进改革、增强长期发展后劲的同时,要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市场预期,稳定近期经济增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