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5-03-25 08:30:47 信息来源:北京商报 点击:341次 |
|
制造业PMI回落再次印证了经济面临下行风险,汇丰昨日公布数据显示,3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预览值为49.2,不及预期的50.5,创近11个月来新低,反映出实体经济持续低迷。而“两会”刚刚结束,国家发改委就派出多队人马分赴全国各地调研经济形势,引发各界关注。业内认为,在实体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背景下,国家发改委密集调研地方是在为稳增长做政策储备,考虑到时效性,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可能很快出台。
三大数据增幅创新低
从分项数据看,3月汇丰制造业PMI新订单分项指数降至49.3,为11个月新低。就业指数则连续第17个月低于50,并创下2009年2月以来低点。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汇丰中国制造业PMI数据表明中国制造业在3月轻微恶化,新业务整体再度下跌拖累产出指数扩张增速放缓,制造业企业持续裁减员工数量。
此外,国家发改委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铁路货运量与1-2月累计的铁路货运量都同比下降9.1%,与1月水平持平,连续14个月下降,降幅为2009年2月以来最高水平。
财政部3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2月,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553亿元,同比减少2579亿元,下降36.2%。截至目前,3月土地市场仍未明显启动。与之相比的数据是,2014年一季度土地出让金达1.08万亿元,增长了40.3%。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今年以来制造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官方制造业PMI至今仍处于荣枯线下方,前两个月投资、消费、工业增加值等宏观数据也均在下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指出,不管是制造业PMI还是铁路货运数据,都反映出目前我国实体经济下行压力有增无减、市场需求依然乏力的现实。从目前各项经济数据表现看,一季度GDP增速将回落至7%左右。
发改委密集调研地方
在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同时,国家发改委也密集调研地方经济形势。此次调研由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带队,副主任何立峰、林念修,秘书长李朴民均参与调研。调研地区为东北地区、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安徽省和上海市等地。
从调研情况看,徐绍史调研的东北地区近年来出现较为明显的经济下滑,其他几个副主任调研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调研内容除了摸底经济基本状况外,还包括对重大项目推进相关情况的调研。
3月21日-22日,徐绍史就当前经济形势赴辽宁调研,先后在沈阳、大连实地调研了沈鼓集团、东软集团等12家企业,与鞍山市政府、铁岭市政府、瓦房店市政府等6个市、县的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
国家发改委另一队是由副主任林念修带队,产业司、高技术司、法规司、信息中心参加,赴浙江、上海调研经济形势。调研组先后实地考察了阿里巴巴西溪园区(淘宝城)、中电海康集团等公司,并与相关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听取有关意见建议。
稳增长政策储备提前
在调研中,国家发改委指出,要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围绕“七大类重大投资工程包、六大领域消费工程”和“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充实项目库,形成“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滚动机制;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尽快促成重大项目建成达效。
王军表示,现在一季度还没有过完,国家发改委就开始密集调研地方经济形势,与往年相比还是比较少见的,也反映出目前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关注。国家发改委调研地方经济形势,可能是在为下一步稳增长做政策储备,了解地方经济情况,需要什么政策,可以在未来政策制定中给予考虑。
一位业内专家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稳增长政策从出台到实施,再到最后取得效果,需要一个过程。考虑到现在国家发改委就开始调研,说明政府出台稳增长政策还是比较迫切,预计很快就会出台。如果出台不够早的话,对今年经济刺激作用就可能大大降低。
在兰格经济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陈克新看来,从这次调研包括重大项目推进情况看,下一次稳增长政策很可能侧重于投资。
社科院预测一季度经济增速6.85% 多管齐下稳增长
中国社科院财经研究院根据工业、投资等主要数据预测,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在6.85%。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实际增速可能更高一些。
主要原因是,目前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因此目前工业增速放慢,但是服务业仍快速增长,可能实际增速更高些。
“应该采取多管齐下稳增长的措施。”
3月22日,在中国社科院财经院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中国社科院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郭克莎给出政策建议时说。
根据当日公布的研究报告,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速和上半年基本持平,预计在7%左右,其中一季度在6.85%,二季度为6.8%。也有专家认为,可能实际增速在6.9%。
中国社科院财经院是根据1-2月工业和投资等数据,来预测一季度经济的。不过,上述预测仍有些难题。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已经超过工业。因此尽管今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只有6.8%,低于年度7%的指标。但是服务业可能仍快于该数字。
上述研究报告建议,短期内,政府可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营改增等改革同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同时加大改革力度,破除束缚民间经济发展的体制壁垒,对冲经济下行的风险。
中国社科院财经院综合经济战略部副主任汪红驹指出,一季度物价涨幅可能在1.2%左右,建议进一步降低利率,适当增加货币供给,调整存贷比,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房地产首付比例,促进自住房消费增长。”他说。
社科院预测一季度经济或低于7%
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经济增速预计在7%左右,这比2014年的7.5%的目标要低。不过,即便是实现今年的目标,仍存在较大的压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今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6.8%,低于全年8%的目标,也低于2014年同期8.6%的增速。
同样,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低于15%的全年预期指标,也低于2014年同期17.9%的增速。
中国社科院财经研究院根据上述工业、投资等主要数据预测,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在6.85%。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实际增速可能更高一些。
主要原因是,目前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因此目前工业增速放慢,但是服务业仍快速增长,可能实际增速更高些。
中国社科院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郭克莎指出,随着工业增速放慢,服务业快速发展,未来GDP(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可能会高于工业增速,这种情况在2009年就出现过。
因此一季度经济增速应该为6.5%-7%之间,“也不排除6.9%左右的可能,但是这还要看最后的统计数字。”他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目前反映服务业的数字仍整体良好。比如与服务业相关的消费为例,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0%,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
另外,1-2月,全国出口22627亿元,增长15.3%,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5.4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也曾测算,1-2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4%,比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快0.6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将在4月15日公布一季度数字。如果一季度经济增速低于7%的年度目标,后面三个季度可能实施微调预调措施,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中国社科院数量所副所长李雪松判断,不排除上述可能性,因为过去的几年,都是一季度经济增速比较慢,后面几个季度随着微调政策的出台,经济反而有所加快。今年也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
专家建议多管齐下稳增长
面对目前投资和工业增速放慢的情况,一些专家建议可以加大投资,同时加快改革的力度。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副院长马晓河指出,目前改革措施落实的力度,赶不上老百姓的期望,下一步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需要加快改革措施,同时也要温和地控制地方杠杆,加快国企等改革。
全国投资增速所以放慢,原因复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融资成本过高。
这不只影响到地方政府投资,也影响到小微企业和三农投资,甚至对房地产个人贷款消费也有所影响。
比如中国社科院财经院一季度经济分析报告认为,2015年1至2月累计国内贷款部分的增幅跌至0.6%,体现了银行对房地产投资贷款并未放松,房地产投资难有回升。近两个月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也出现较大幅度。
对于投资放慢,有专家认为,除了目前融资成本高外,地方懒政也是一个问题。
这个说法不是没有道理。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廉政会议上指出,去年投资完成率总体上达到86.8%,但个别领域重大工程投资只完成一半左右;全国建设用地供应量下降了16.5%,已供土地使用率只有50%左右。这种状况是多年来少有的。项目批了,资金下了,土地供了,为什么工程上不去,要从精神状态、作风行为上找原因。
郭克莎则认为,如果经济下行压力大,可以出台多管齐下的措施,促进经济增长稳定。“这方面短期可以有效的是投资,特别是中西部的基础设施投资。”他说。
此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两会后的新闻会上指出,中国政府这几年没有采取短期强刺激的政策,运用政策的回旋余地还比较大。“工具箱”里的工具还比较多。
汪红驹建议,下一步要进一步实施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加大力度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促进投资稳定增长,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这方面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还有下调空间。
中国国内经济下滑压力增大,物价下行压力加大,社会融资成本偏高,应结合存款保险制度、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等制度性改革,综合运用利率、存贷比、存款准备金率、汇率等工具,创新流动性管理工具适度增加货币供给,降低融资成本。
如果财政收入增速继续大幅下滑,必须通过类似央行购债的途径增加市场流动性,最大限度降低财政发债的挤出效应。
2015年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的可能空间
“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2015年面临的困难可能比2014年还要大。”这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今年中国经济形势的研判。
3月11日,国家统计公布的1-2月的多项经济指标加速下行,国家统计局官员郭同欣在解读时认为,国民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至于政府如何应对,李克强在此次两会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表示:“很多财税、金融政策,宏观调控工具,我们还没有完全使用。如果遇到更大困难,我们会出手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担当2014年稳增长重任的棚户区改造、铁路和水利投资的“微刺激”方式,将在今年继续升级,投融资方式也可能产生新的变化。
受访的财政系统人士表示,除了提高财政赤字率,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将通过整合资金、债券置换等方式,在稳增长与防控债务风险之间实现平衡。
“现在经济下行,财政拿出现金去还债,各省财政都不可能具备这个能力。要做到稳增长,融资平台还得起作用。”中部省份一位不透露姓名的省级财政厅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
3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多项1-2月间的经济数据。这些主要经济指标无论同比还是环比均出现下行趋势并且部分主要经济数据出现多年来的最低值。如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这是自2008年以来的最低增速。
相关经济数据公布后,有经济学家预计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速可能低于7%。今年两会提出的今年经济增速目标7%将面临着更多考验。
“数据明显下滑,但并不意外。”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国民经济)实际上延续了去年最后一个季度出现的下降趋势,数据预示着今年一年的经济增长下行的态势没有改变。”
从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来看,出口数据回升,但投资和消费双双回落。其中1-2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3.9%,相比去年同期增速下降4个百分点。这一增速是自2000年12月以来的新低。
“下行压力比较大,核心的就是投资下滑幅度过大。”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而2014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增长的关键在稳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幅度严重,但内部结构出现分化。其中,总计占固定投资投资58%的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分别只有10.4%、10.6%,增速比去年全年同期分别下降8.9和4.5个百分点。而基础设施行业则保持高达20.6%的增速,是固定资产投资中增速较高的行业。其对稳增长的重要作用突显。
水利建设融资方式创新
基础设施行业包含交通运输、水利、棚户区改造等。2014年经济下行时,这三类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今年,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棚改、铁路、水利等投资多箭齐发,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使巨大的内需得到更多释放。从具体目标上看,“微刺激”的力度加码:铁路投资基本与去年持平。棚户区改造的增量较大,2015年需要完成的棚户区改造目标是580万套,相比2014年实际完成数量增加74万套。
水利投资方面,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而2014年水利建设投资仅为4881亿。这也是李克强上任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设置水利投资目标。
虽然中央预算内资金对三个领域的支持增加,但是——三类投资主要由政府主导,在财政收入增速下滑、债务支出及民生等刚性支出还有所增长的情况下,这三个投资领域面临颇大的资金压力。如何保证财政对基建行业的投资将成为2015年经济稳增长的关键所在。尤其在水利投资领域。
2014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棚户区改造和铁路建设的融资作出安排,前者通过开发性金融筹资,后者通过设立铁路发展基金和铁路债券予以解决。唯有对水利投资的未作具体的投融资方式安排。
为此,今年2月份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要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通过专项过桥贷款的方式,为水利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这也是本年内国务院召开的首个稳增长的常务会议。水利投融资将借鉴棚户区改造的模式。承担棚户区改造开发性金融融资的金融机构是国家开发银行,而承担水利开发性金融融资的则很可能是农业发展银行。黑龙江省农发行相关负责人今年3月对媒体表示,专项过桥贷款利率优惠可下浮20%。
“积极财政”的加力增效空间
积极财政政策仍将是今年稳增长的关键保障。政府工作报告称,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在过去一年中,财政部主要通过盘活沉淀资金、减免税费、提升赤字率等政策来支持稳增长。
“盘活存量资金已经推动几年了,像我们去年盘活的资金已经纳入到今年的预算中了。”某中部省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财政厅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这个角度而言,盘活存量资金的效用可能已经递减。
减税降费则继续扩围,按照财政部长楼继伟的表述,今年“营改革”将扩大到房地产、金融等四个行业。
赤字率方面,今年的赤字率上升了0.2个百分点,达到2.3%。“今年增加了2700亿赤字的同时,调动了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有1124亿资金结转用于今年的开支,这样也把赤字的规模加大了。”前述财政厅负责人表示。
“在稳增长、减税、财政刚性支出增加的情况下,从中央到地方压力都会比较大。”某东部省份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财政厅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财政政策应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导向作用,利用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发展经济建设。”
引人注目的是,政府工作报告在阐述积极的财政政策时,特别强调要处理好债务管理与稳增长的关系。2014年43号文印发以来,地方政府预算外的融资渠道越来越窄,债务风险得到控制。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甚至没有多余的资金去偿还债务及稳增长。中央政府面临着基建稳增长与严控地方债务的两难选择。
根据国家审计署的报告,截至2013年6月30日,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存量债务中,2015年到期需偿还1.86万亿。为缓释风险,财政部向地方下达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额度置换存量债务。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发行置换债券有利于处理好化解债务与稳增长的关系,缓解部分地方支出压力,也为地方腾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加大其他支出创造条件。换言之,通过债务置换地方政府最多可腾挪出资金1万亿,这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7%;通过低息债务置换高息债务,可节约资金400亿-500亿,这几乎相当于宁夏2014年的财政收入。这一部分腾挪出的资金,地方政府都可以用于经济稳增长支出。
根据财政部的办法,分地区的债券额度按照各地2015年到期债务和全国统一比例(53.8%)测算分配。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计算,江苏的债券置换额度最多,为809.46亿。湖北、四川等省份的债券置换额度紧随其后。
“置换的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现在经济下行,财政拿出现金去还债,各省财政都不可能有这个能力。”前述中部省份财政厅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现在政府要稳增长,还要靠融资平台起作用。因此中央政府不要一下子急刹车,要有一个过渡期的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用于置换的债券并不计入赤字。
“债务是以前年度形成的,赤字是当年收支差额,置换以后并不改变以前年度的债务余额,新发行的债务并不是用来弥补当年的财政支出。”一位东部省份债务办人士如此解释。这也意味着置换债券不受赤字规模的约束。如果地方偿债支出压力较大,则财政部有可能在与全国人大沟通后,下达新的债券置换额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