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5-06-01 08:20:28 信息来源:北京晚报 点击:424次 |
|
正当DIOR、CHANEL、PRADA、Cartier及GUCCI等国际奢侈品牌在中国大陆市场拼打折调价之时,29日,财政部 、商务部 、海关总署在北京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解读近期消费品进出口降税、调税、免税和退税的有关政策。
从6月1日起,我国进口化妆品、服装、纸尿裤等商品将迎来平均降幅超50%的空前力度关税调整。连同酝酿中的消费税、免税政策调整等举措,国务院亮出的“一揽子”提振国内消费“大礼包”,无疑成为当下打造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的一大看点。
市场
14类商品关税“砍半” 奢侈品大牌“自降身价”
就在财政部25日宣布了关税下调消息后,全球最大化妆品集团欧莱雅26日迅速做出反应,其在华销售的多个品牌包括兰蔻、碧欧泉等将全面调整价格。27日,雅诗兰黛集团也宣布在华产品调价计划。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国家大力度下调关税,或许成为降价的导火索。
记者从财政部了解到,此次降低关税锁定14类商品,平均超过50%的降幅力度超过以往。其中西装、毛皮服装等进口关税由14%至23%降到7%至10%;纸尿裤进口关税由7.5%降到2%;短筒靴、运动鞋等进口关税由22%至24%降到12%。
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说,14类试点商品,主要选择了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消费者在境外购物中购买比例较高、关税在商品总税负中占比相对较高以及降税后对国内相关产业影响较小的商品。
针对有舆论担心降低关税可能会对一些中国游客海外淘货热门地区如日本和香港等市场产生影响,史耀斌说,国务院进口关税等政策调整不是针对任何国家和地区。他说:“这些措施不是为了把中国消费者在国外的消费都拉回来,而是为了促进国内消费,为国内消费者购物提供便利,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新举措
“调税+免税”组合拳将影响百姓“荷包”
除了降低关税外,此次国务院亮出的“一揽子”措施,还包括完善服饰、化妆品等大众消费品的消费税政策,以及增设和恢复口岸进境免税店等内容。业内人士指出,相比降关税,这些措施或许将对百姓的“荷包”产生更大影响。
目前我国仅对成品油 、汽车、烟、酒、贵重首饰以及珠宝玉石、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化妆品等三类15个税目的消费品征收消费税。史耀斌说,下一步拟将部分高档消费品和高档服务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同时考虑到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习惯改变等,将结合消费税改革方向,调整化妆品的征收范围。这意味着未来消费税政策调整将是“有增有减”的改革。海关总署副署长鲁培军表示,下一步将增设若干机场进境免税店,扩大免税品种,增加一定数量的免税购物额。
期待
消费者在家门口买到便宜的外国货
海外抢购化妆品、箱包、马桶盖、电饭煲……据统计,2014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突破1亿人次,境外消费额首次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买走全球47%的精品。境外扫货热潮的背后,部分进口商品国内外价差大是重要原因。
有消费者算了笔账,海外购买一瓶50毫升的契尔氏面霜22欧元(约150元人民币),国内专柜价300元,差价达到一倍。
分析人士认为,国务院减税等“一揽子”政策对于提振国内消费是否有效,关键看能否缩小进口商品在国内外市场的价格差。“税收对商品价格肯定会有影响,但不是唯一因素。”史耀斌表示。
高高在上的一众国际大牌目前为何“自降身价”?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认为,目前,国内消费者逐步回归理性,炫耀式消费需求缩小,倒逼品牌商降价;伴随商品领域的开放,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越来越多,加上中国自有品牌的崛起,市场竞争也促使外国品牌开始降价。此外,上海自贸区等推出的平行进口改革新政策,也削弱了部分国外品牌经销商在中国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这些措施再加上进口关税下调,都有助于减少同一产品在中国市场和国外市场价格差距较大现象。”王受文表示,随着“一揽子”政策的实施,消费者有望在家门口买到便宜的外国商品。
轨道交通等新一批重大工程 包拟上报国务院
《第一财经日报》近期从多个权威渠道获悉上述信息。这将是发改委此前公布的七大工程包和六大领域消费工程之后,又一批投资储备工程,涉及轨道交通等基建和新兴产业。
近期,国家发改委批复数千亿元基建项目,其中就包含三个总投资超2000亿元的地方城轨项目。有分析认为,随着骨架性大型工程的部署完毕,稳增长“礼包”将逐步向专业领域和地方“毛细血管”延伸。
对于这种“打包”式的部署,多名接受本报采访的人士均认为,这有利于集中发挥整体优势,迅速补齐短板,产生社会和经济效能。
接近官方的知情人士表示,为配合工程包快速落地,中央和有关部门将陆续推出有助于拓宽融资渠道的多项政策。这些政策既包括动员社会资本加入建设,也包括从宏观层面给予这些工程以政策和资金的定向支持。
5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4795亿元,同比增长2.6%,扭转了一季度负增长的局面。
上述指标从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二季度中国经济的企稳趋势。近期,稳增长政策有望加码,其中就包括定向调控的一大抓手——投资“工程包”。
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上月底表示,为更好地稳增长和促投资,发改委将不断充实完善和动态调整重大工程包,近期可能会推出新的一批重大工程包。
他表示,将不断把一些符合方向、具备条件的重大项目及时补充进来,形成“四个一批”,即“实施一批、核准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
去年以来,发改委已陆续推出“七大工程包”和“六大领域消费工程”。前者涉及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健康与养老服务、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和水利、交通、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等;后者包括信息消费、绿色消费、住房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体消费和养老健康消费等。
新一批工程包重点涉及哪些领域?上述接近官方的知情人士称,发改委和有关部门调研了多个领域,并联合研究机构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改革转型方向,确定了一批“工程包”项目,将根据需要进行储备和实施。此次拟上报国务院的工程包包含城市轨道建设、现代物流以及一些新兴产业,同时还涉及一些旨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领域。
官方智囊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称,此轮投资坚持有效投资的大方向,尊重市场规律,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深挖项目综合效益,不仅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更是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着力点。
近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文章,由权威人士解析当前经济大势,其中就强调,既要加大力度稳增长,又要坚定不移调结构、防风险、化解过剩产能、治理生态环境、努力改善民生,正确处理好这几者之间的关系。
近期上马的一些工程已经体现出上述考量。近日发改委批复的逾4000亿元基建项目中,就包含了呼和浩特市、南京市、南昌市三个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三个项目近期总投资达到2151.91亿元。
此外,发改委近期发布的《关于做好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也指出,要鼓励和支持传统产业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及应用,形成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联动发展新态势。
近期有机构发布测算报告称,今年要完成7%的GDP目标,基建投资增速至少要达到25%。这意味着后三个季度的基建投资增速将明显回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四月基础设施投资20299亿元,同比增长20.4%,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7个百分点。
有机构分析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水利、铁路、棚改等多个重大投资领域的部署已属满弓状态,发改委在机制方面的改革和新领域工程包的投放有望释放新的活力,带来新的投资增长点。
“要想别人拿钱,就要尊重市场”
在发改委、财政部等多个核心部门的年度工作表中,如何拓宽融资渠道,更好地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成为重中之重。
根据以往经验,以基建领域为代表的投资高峰将集中在三四季度,因此二季度末期的稳增长部署对下半年的经济企稳有着重要作用。而在这一当口,发改委也加快了动作。
例如,发改委网站近日设专栏公开发布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介项目,鼓励各类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建设及运营。本次发布PPP项目共1043个,投资总计1.97万亿元。
针对正在上报的新一批工程包,上述接近官方人士表示,为保证这些项目更快落地,尤其资金上获得更多保障,发改委近期走访了包括民资银行在内的一些民营企业,在鼓励他们积极投资的同时也向他们征求改革意见。
此外,有关部门也正在和央行等中央部门进行沟通,商讨如何更有针对性的出台政策对相关产业进行定向扶持,让项目更快生根发芽。
有官方人士对本报称,无论是已经推出还是即将推出的工程包项目,含金量较以往的合作项目都有较大提升。“要想别人拿钱,就要尊重市场,短期也好,长期也好,要能看到可期的效益。”这名人士表示,尽管当前社会上还存在着许多质疑,但有关部门改革的态势是很明确的。
为带动地方积极性,一系列针对地方政府“钱袋子”的政策也在适时出台。近日,财政部、央行、银监会下发《关于2015年定向承销方式发行地方债券有关事宜的通知》,推动地方政府“高效、便捷地开展存量债务置换”。
目前,已有江苏、天津、河北、山东、重庆、安徽、贵州等多个省市公布了2015年首批一般债券发行额度及期限,这意味着上述省份将进入地方债券发行程序。
稳增长政策密集亮相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梳理发现,自4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高度重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就发布了多项涉及产业、财税、金融的扶持政策及改革措施。
货币政策方面,继4月20日央行超预期降准1个百分点以后,央行又于5月11日宣布降息;5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新增5000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试点银行腾出的资金要用在刀刃上,重点支持棚改、水利、中西部铁路等领域建设;5月15日,财政部、央行、银监会再次联合发文,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确保在建项目有序推进,切实满足实体经济的合理融资需求。
从产业上看,备受关注的《中国制造2025》、《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
新兴产业方面,电商扶持政策正在加码。5月7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8天后,商务部出台《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鼓励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认为,短期比较有效的稳增长措施还是投资,“与原来主要依靠地方政府不同,现在的稳增长不再是地方政府加杠杆的方式,而要靠定向金融等形式来增加对新兴产业、公共产品补短板的投资。”
知情人士对本报称,无论是发改委还是中央层面,针对经济可能出现的不同问题都有充分的研判和政策储备。不管是总体还是局部,一旦滑出可控范围,将迅速有相应政策包出台。
国务院二次督查现三大变化 稳增长成首要任务
国务院第二次大督查时间表确定了。
据新华社消息,国务院近日发出《部署重点督查确保重大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6月1日至15日,国务院派出11个督查组赴有关部门和部分省(区、市)进行实地督查;6月25日前,各督查组将督查结果上报国务院。
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的背景下,与国务院首次督查相比,本次督查发了一些变化。
落实稳增长成首要任务
通知明确此次督查的内容和重点是:落实稳增长政策措施,增加合理有效投资、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促进外贸稳定增长、促进国有企业稳增长和提质增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情况。落实促改革政策措施,把简政放权向纵深推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改革的情况。落实调结构政策措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等情况。同时,督查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
而首次国务院督查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推进“简政放权”政策的落实,被列为19项重点督查事项之首。
显然,“落实稳增长,增加合理投资、扩大消费需求”取代“简政放权”已成为此次督查的首项任务。
4月30日政治局会议会议称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要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5月,国务院及部位出台与稳增长相关文件不下10个,平均两天出台一项稳增长措施,这在往年非常罕见。不过,政策能否落实还有待观察,督查组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督查组数量增加
去年6月25日,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抽调100余人,分别对27个中央部委及16个地方省市展开了为期10天的督查。
27个中央部委包括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中国铁路总公司、国家开发银行、教育部、科技部、水利部、农业部、环保部、住建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国资委、民政部、人社部、文化部、卫计委、保监会、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扶贫办、质检总局、国土资源部。
16个地方省市包括北京、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北、江苏、山东、上海、浙江、辽宁、黑龙江、河南、陕西、四川和重庆。
从督查省市来看,东北地区占2/3,东部地区占7/10,中部地区占1/2,西部地区占1/3,督查明显侧重于经济省份下滑较快和总量较大的地区。
此次督查组数量增加至11个,说明地方政府在稳增长、简政放权上“不作为”的状态没有发生太大变化。预计部分经济增速下滑较快的省份将被再次督查,对地方政府为官不为的处罚力度将有所加大。
形式更加接地气
此次督查更加明显的变化是,与首次督查主要听汇报相比,督查更加注重企业和群众的反应。
通知显示,督查期间,在中国政府网专门开设“督查进行时”意见箱(DCJXS@mail.gov.cn),直接征询企业和群众对稳增长政策和简政放权等改革举措落实情况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提高督查的针对性、实效性。
在5月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部署了此次督查的相关工作时就提出要求“督查不能光靠‘听汇报’,还要‘下去看’”。“下去看”就是要更多倾听企业和群众的看法。
这一做法可能受桔子酒店CEO吴海给总理写信的启发。吴海《做企业这么多年,我太憋屈了》这封信得到国务院三位领导的批示,为企业家给政府建言创新了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打造经济增长“双引擎” 国务院再释放支持PPP强力信号
5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 、发改委 、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42号,以下简称42号文)。意见提出,鼓励在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领域,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即PPP),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并将推广PPP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列为“双引擎”。
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世坚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对PPP模式赋予了极高的战略地位,并为此出台了各项政策,在政策保障、组织安排、部门利益协调方面做出的努力,都充分显示出PPP模式当仁不让的“准国策”地位。
16领域大力推广PPP
42号文称,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在改善民生中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改革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大力推广PPP模式。
上海市财政局金融处纪鑫华认为,对于PPP的意义,突出增加了对于大众创业和经济增长的表述,PPP已超越在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和化解政府债务方面的意义,外延得到了很大拓展。
对于PPP的推广领域,42号文列出了包括能源、交通运输、水利、教育及文化等16个公共服务领域。其中,在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市政工程等特定领域需要实施特许经营的,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执行。
北京大岳咨询公司总经理金永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指导意见与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形成了“姊妹篇”,进一步明确了特许经营和PPP的关系,不是所有的PPP项目都会实行特许经营制度,强调了政府主张的PPP的内涵,表明财政部与发改委之间的意见越来越统一。
由于PPP纳入到地方预算管理,财政部明确地方PPP项目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不得超10%。这次42号文也进一步明确,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统筹评估和控制项目的财政支出责任,促进中长期财政可持续发展。
一直以来,地方推广PPP对稳增长和化解地方债务已成题中要义。42号文进一步确立PPP推广的目标“减少地方政府性债务,在新建公共服务项目中,逐步增加使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比例。”
具体而言,要将融资平台公司存量公共服务项目转型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改造和运营,将政府性债务转换为非政府性债务,减轻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腾出资金用于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大力推动融资平台公司与政府脱钩,对符合要求的融资平台可作为社会资本参与当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严禁融资平台公司通过保底承诺等方式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进行变相融资。”PPP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举大大拓宽了部分优质省级平台公司参与PPP的路径。
打破低签约率桎梏
此前,PPP项目虽然曾大量推出,但是真正签约率并不高,部分地区只有10%左右,社会资本的观望情绪较重。
对此,42号文明确,要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具体出台包括对PPP项目实施简化审批,保障项目用地等扶持措施,鼓励项目运营主体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等。
例如在财政金融安排上,中央财政将出资引导设立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融资支持基金,鼓励开发性金融机构发挥中长期贷款优势,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拓宽项目融资渠道。
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世坚认为,社会资本有“三怕”—怕陷阱、怕违约、怕反复,“通知鼓励资本市场、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与PPP模式的全面对接。而这样一种对接一旦成功,则PPP模式的生命力将大为增强,创新的空间也将得到极大拓展。社会资本所担心的政策性”反复“的风险也会因此而大幅减低。”
另外,42号文涉及最多项应该是绩效考核,全文总共有十余次之多。如“政府以运营补贴等作为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的对价,以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对价支付依据”。
刘世坚表示,由此可见国家对PPP项目的产出质量的重视,此前多部委已有相关规定,绩效评价与考核在PPP项目当中的重要位置已经不容置疑,“PPP项目里的绩效评价已经成为政府方的一把利剑,在PPP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当中如影随形,并直接关系到项目对价、付费和调价等重大边界条件的落实及调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