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5-07-14 08:59:51 信息来源:中国证券报 点击:370次 |
|
7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听取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
会上,连平、刘元春、张军、祝宝良等专家和苏宁云商、奇虎360、潍柴动力、大疆创新、科大讯飞的负责人围绕经济运行、宏观政策、企业经营和创新等谈了看法。大家认为,上半年,随着国家政策效应显现,我国经济出现回稳势头,积极因素增多,特别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活了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对宏观稳定形成了支撑。但当前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不少现实难题还需要化解。李克强与大家深入交流。
李克强说,科学判断经济形势,既要看到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一波三折、不确定性增多,其影响需要高度重视,又要看到中国经济呈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加快转化、地区和行业走势分化的明显特征。虽然一些多年积累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显现,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具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能够支撑中高速增长,关键要遵循发展规律,坚定发展信心,掌握发展主动权,用更大的努力和耐力来推动。
李克强指出,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和下行压力并存,要继续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宏观调控正确取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创新宏观调控与推进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更加精准有效地实施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防范和化解风险,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增长、物价、就业、收入、环保多重目标协调发展,也为各类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创造条件。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更好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既着力深挖传统产业升级的潜力,又积极释放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的潜力,在实现稳增长、调结构双赢和促进经济行稳致远上持续发力。
李克强强调,中国经济升级发展根本靠改革创新。企业是市场主体,也是创新主体,要继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抓住国家推出“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和推进“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的机遇,面向市场,贴近需求,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塑造能力。要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创新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让各种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让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对接创新需求,用创新的翅膀使中国企业飞向新高度。
李克强最后说,今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要推进经济持续稳中向好,实现“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开局奠定好的基础。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专家和企业提出的意见建议,也希望大家多出良策,共同努力推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刘延东、汪洋、马凯、杨晶、王勇参加座谈会。
【相关报道】
中国经济最快在年底反转
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继续下行,“经济何时反转、触底回升”成为业界关注话题。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日前在京发布的《2015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称,尽管今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持续走低,但本轮宏观经济走势下行态势有望在今年底到明年一季度实现反转,建议政府推出更有力度的财政政策以促进投资增长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中国经济增速趋缓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经济自发增长动力不足。主要基于以下四个依据:一是上半年虽然国际市场不景气,但出口仍能维持正增长;二是居民消费增速相对稳定,即便是刨除物价因素仍能保持10%的增速,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不断上升;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下降,而占其中24%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由去年的10.5%降到1~5月的5.1%,严重拖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四是尽管央行采取了降息、降准等措施,但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同去年相比仍有下滑。
CCWE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2014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与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例从71.7%持续下降到2014年的32.7%。而且,在2010年~2014年间,除2012年以外其他年份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均小于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增速,且二者差距较大。特别是在2011年和2014年,社会融资规模甚至呈现负增长,处于萎缩状态,更难以支持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最新的数据表明,2015年1~5月,社会融资规模同比下降19.1%。
研报认为,我国经济何时触底反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增速的提升。其中,房地产投资又是投资增速稳定增长的主心骨。根据CCWE宏观模型预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在第三季度末触底回升,并在今年年底达到8%~10%,全年呈现U形反弹,仅此一项将带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提高1.1个百分点至12.3%。预计2015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7%,全年经济增长率7.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3%。“随着房地产周期性调整基本到位,本轮宏观经济走势下行的态势有望在今年底到明年一季度逆转,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将逐步上行。”李稻葵同时建议,政府须出台一些有利于启动中国经济新增长点的综合性的产业政策。第一,基础设施投资的融资方式必须继续改革。除了已经出台的、允许地方政府发债的改革之外,应该探索建立世界银行式的、面对国内基础设施投资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或者银行;第二,面对产能过剩的大形势,应该及时出台措施,推动中国重化工业的重新布局;第三,应该想方设法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第四,面向市场化的国企改革必须尽快出台具体措施,不应让市场失望。
中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的平衡点在哪里
按现有的库存去化速度,当前的“低增长+高流动性”,可能将持续到明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的挑战变得愈来愈迫切。考虑到当前的财政、货币与通胀压力都为政策调控腾挪了一定空间,的确存在加大刺激力度的可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铁路建设可能迎来高投入、允许地方融资平台为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几大要点已勾画出了一个清晰的轮廓。但若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结构调整又逐渐被放到了一边,有可能陷入过去的循环。
上周四在部分省市领导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三大招”:多出深化改革开放的“硬招”;多出针对性强的“实招”;多出提升发展能力的“新招”。可以预见,这三个政策取向的思路不仅会贯穿下半年,而且在未来五年的政策设计中会体现得更加充分。
围绕中国经济增长,今年以来有两大主题:经济下行趋势何时见底,如何稳住全年GDP增长目标。对于后一个命题,市场的主流观点始终持积极态度;但对前者,随着近期多项宏观经济数据的下滑,各方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却乐观不起来。
比如国家统计局上周公布的6月CPI和PPI指数显示,上半年CPI同比上涨1.3%,其中6月环比持平,同比上涨1.4%;上半年PPI同比下降4.6%,其中6月的PPI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4.8%。拉长时间段来看,CPI涨幅已从2011年7月的6.5%的高点持续放缓。居民收入持续放缓抑制消费需求,通胀将继续维持弱势格局。在CPI还未显示经济进入通缩的状况下,PPI则表明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工业品通缩压力加剧。看商务部公布的工业企业产品价格分项数据,黑色金属连续第七个月下跌,随着原油价格回落,橡胶价格和化工产品也在下降。稍微带来些许安慰的是,6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0.2%,与5月持平,连续4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上方。这显示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效应正逐渐显现,经济运行逐渐筑底趋稳。
不过,这种回升仍很不稳固,并未脱离疲弱增长的区间。考虑到6月汇丰制造业PMI初值仅为49.4%,虽然较5月略有改善,但仍连续第四个月跌破50%的荣枯分水岭,且就业分项指数创下六年来的低位,这无疑表明经济增长还很难称得上乐观。
在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债务急升时出现通缩,显然是最不乐见的情形。目前业内预期,二季度整体经济增幅可能将破7%,但有望在下半年企稳回升。比如国家信息中心和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均预计,中国二季度经济增速将放缓至6.8%,应进一步加大稳增长力度,以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华创证券宏观策略部主管牛播坤说,在4月底稳增长政策以及货币宽松政策下,二季度经济改善一度较为明显。只是企稳力度依然弱势。特别进入6月以后,高频数据又呈现萎靡现象。但下半年经济企稳回升将是大概率。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年初以来制造业PMI逐步回升,呈逆季节回升特点,连续三个月保持“弱”扩张态势,经济增长可能趋稳。近期全社会用电量上升、中长期信贷较快增长、部分原材料价格止跌回升,市场需求筑底企稳已露端倪,下半年经济增长可能温和回升,全年经济运行呈前低后稳特点。结构调整和财政货币政策的效果持续显现,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积极因素,大大增添了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信心。
不过,除了眼前的数据,还需要关注一些更为重要的信号。据央行最新数据,截至5月末,工行、建行、农行、中行国有四大行各项贷款总额34.2万亿,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947.2元。4月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为1919亿。央行数据还显示,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9008亿元。持续、天量的流动性投放,其作用却明显衰减,并未有效承托起经济增长。这种“流动性陷阱”格局表明,依靠货币投放刺激经济增长的时代已过去,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遭遇危机。这种“流动性陷阱”特色的根源,在于当前经济所面临的产能过剩难题。流动性多被投资吸收,引发产能过剩,以及过高的库存。进一步地,这种陷阱也是“债务经济”走到末期的表现,企业部门的负债率偏高,需要进行很长一段时间的去杠杆,消化与减少产能,企业生产才能回复活力。
这种产能周期的调整,将持续多长的时间?从过往的经验看,有市场研究机构发布报告认为,在产能周期的产能去化阶段,库存去化时间都持续了三四年左右。由于当前库存规模较高,按现有的库存去化速度,可能至少还需要两三年。这也就是说,当前的“低增长+高流动性”可能将持续到明年。
由于当前产能过剩是长期性的,需要以供给端的调整为主,即通过国际、区内产业转移,把不具备发展空间的传统行业转移到处于较低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并根据能耗和环保标准,淘汰工艺、技术落后的产能。而在产能淘汰过程中,首先需要抑制住增量产能。1至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71245亿,同比名义增长11.4%,增速比1至4月回落0.6个百分点。相比2013年、2014年全年投资增速19.6%、15.7%,今年投资增速下降十分显著。
基础设施投资是近期经济数据中少有的亮点。1至5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投资29160亿,同比增长18.1%,高于同期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近一倍。另据统计,截至7月1日,发改委共批复38个项目,总投资6670亿,其中仅5月和6月批复的项目投资就达5391.5亿,主要投资方向为铁路、机场、城市轨交。值得一提的是,相比铁路今年初定下的8000亿元投资目标,前5个月完成投资仅为1862亿,不到既定目标的25%。这意味着年内还将完成近6140亿投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财政政策适度增加财政赤字规模,从2.1%增长到2.3%;让公共资金在支持建设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照这样的政策尺度,财政政策应该还有扩张的空间。
考虑到当前的财政、货币与通胀压力都为政策调控腾挪了一定空间,的确存在加大刺激力度的可能。看国务院常务会议透露的政策信号以及出台的系列政策,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国内铁路建设可能迎来高潮、允许地方融资平台为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强化财政政策等多方面协调推进几大要点已勾画出了一个清晰的轮廓。
总之,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的挑战变得愈来愈迫切,投资拉动增长自然而然地成为最有效的应对政策,但若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结构调整又逐渐被放到了一边,有可能陷入过去的循环。因此,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稳增长,而是如何找到平衡点。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