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3-05-20 08:44:40 信息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点击:326次 |
|
日本推出疯狂的货币贬值措施已有一段时间,日元兑美元贬值突破102:1大关,日经指数突破三年来14000点大关,货币刺激经济的举措及压低日元汇率的行为使得例如丰田、索尼等出口型企业受益于日元的大幅贬值利润暴增,日本经济似乎一下子步入繁荣时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欧洲央行在5月初也将基准利率再度下调25个基点至0.50%,甚至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宣称欧洲央行将随时准备采取更多的刺激措施。
欧洲央行看上去似乎失去理智,但现实的情况是:截至2013年一季度,欧元区经济持续低迷、丝毫不见经济复苏的气色,失业率攀升,社会动荡。
面对“低增长、低通胀”的持续紧缩格局,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欧洲民意呼唤“反紧缩”。另一方面,欧洲各国政府财政削减赤字难度较大,涉及宪法规定、雇员抗议等因素,加上德国的“保持财政纪律”的强行限制,指望财政宽松几无可能。所以我们看到犹犹豫豫的欧洲政策蹒跚而行,结果就造成目前物价走弱、失业率高企的紧缩格局。换句话讲,欧洲联盟受制于欧洲宪法,在相对死板的制度框架内,欧洲刺激经济的唯一筹码就是货币政策的宽松,但目前0.50%的超低利率使得欧洲央行进一步降息的空间不大。也许持续下跌的经济是欧盟不可阻挡的趋势了,因为货币政策的宽松空间实在不大。
中国的情况也极为复杂,截至二季度,明显的经济减速已成为事实。产业界呼吁再次货币宽松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绝于耳,甚至还有国资委开会,某领导要求国资委所属企业“增加值增长要达到8%以上,利润增长要达到10%以上”的豪迈目标。但政府似乎显得更为冷静,城镇化的具体措施迟迟未见实施,说明高层决策者考虑得要更长远,前期李克强总理撰文讲到单纯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刺激作用边际效能在降低,已经说明政府在考虑经济发展的结构模式调整的必要性。目前经济放缓是一个客观事实,也是中国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后的调整阶段,是尊重经济的内在运行规律还是盲目的经济二次大跃进其实是在考验政府的决策能力。
目前,高层想必已经意识到问题的本质。政治局常委们提出目前的对策“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实际上还有个中观策略要意识到:如何平衡保增长与产能进一步过剩之间的矛盾、三驾马车中的内需如何能够快速得以发展的问题、百姓就业与环保持续发展的矛盾问题。
但要短期内解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难度可想而知,甚至说不可能解决,所以我们需要的是时间与智慧。近期我们看到了房地产看似硬性但实际科学的调控、反腐败持续升级以保证政策实施的公平性与透明性、坚定不移的产业调控与平衡等初步治理措施。
所以基于以上的分析,短期内中国政府很难推出进一步的货币与财政的经济刺激措施,同时会进一步压制终端资产价格的泡沫,通过一到两年的治理,为未来经济的景气周期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而对美国而言,实际真实的状况也许真的没有那么乐观。首先,自2009年开始的量化宽松政策支撑美国经济的复苏,但“货币性繁荣”就连美联储也意识到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没有实质性产业繁荣作支撑的发展模式其实会埋下很多隐患。其次,时至今日,道琼斯指数也已经突破历史性的15000点大关,我们承认美国经济逐步走向好的一方面,其独有的美元财富效应以及债务可控、个人消费占GDP 70%的发展模式是其发展的独有优势,但我们更担心货币支撑的股市在短期内将会出现泡沫,回调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似乎更像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
伯南克也在不同的场合暗示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终结的可能性,事实上我们听到的传言看起来似乎越来越具有根据性,至少按照“泰勒”法则,2014年美元将会进入实质性升值阶段,良性通缩阶段势必到来;届时,大宗商品价格将会江河日下、风光不再! |
|
|
|
|
|